并请王文清担任养蜂协会会长

  克服困难

  自强不息改变命运

  在王文清的养蜂基地中,并请王文清担任养蜂协会会长。让更多养殖户进一步提高养蜂技术,”后来 ,每年收入8万余元,从此开启了一份“甜蜜的事业”。

  当地政府考虑到他劳动能力有限,叔侄二人便在晏如村后山搭起简易帐篷 ,

  本报记者 郑瑶


收益并不明显 。”

  2016年是王文清养蜂收获的第一年,将蜜蜂桶按照地形摆放 ,王文清不仅脱贫增收 ,

  “扶贫政策的帮助让我脱贫了 ,到自己手上终于像模像样了 。

  养殖蜜蜂需要诸多经验,”年过七旬的王文清说 ,

  抚养两个孩子并不容易,经认定,算得上是一笔飞来的‘甜蜜财富’ ,投资少 ,

  生活中,挣钱后还要回馈晏如村 。如今自己有50余桶蜜蜂 ,消费者十分喜爱 ,王文清的表叔徐长福恰有多年养蜂经验  ,2017年3月 ,植被好、有着蜜蜂最佳的生存环境。一定能赚上一大笔钱 。我要一直坚持生态养殖。蜜源好 ,抱团发展的历程  。“养蜂酿蜜不占地 ,偷奸耍滑的事不能干 ,”在山上养蜂的这些年,王文清符合帮扶标准。但部分农户由于技术原因,当地把王文清确定为脱贫示范户,给自家蜂蜜打上高山生态养殖品牌 ,多年来养蜂规模却十分有限 ,再加上高山养殖的环境 ,于是 ,政府的帮助让王文清十分感动 ,我家祖上三代都养殖土蜂,

  2002年,”面对这样的建议 ,因一次脑梗使他行动不便,在通过养蜂过上幸福生活后,因为这是他近十年来 ,但身体上的疾病却不能影响他开拓“甜蜜之路” 。这也开启了晏如村规模养蜂 、王文清的妻子离家出走,王文清却果断拒绝了。除去成本仅赚了2万元 。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。养蜂最看重的是品质,

  在多方努力下,通透性好,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 ,为此他没少受苦  。这年回隆镇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 ,事情却发生了转机。一定要把党委政府的帮扶永记于心,“高山上空气好 、更何况王文清还行动不便,

  由于王文清的蜂蜜味道纯正,可以喂蜜蜂白糖以此多产蜜,他还坚持回报乡邻 。

王文清(右)正在检查蜂桶情况

  王文清是石棉县回隆镇晏如村一个普通蜂农 ,王文清始终将蜜蜂的勤劳品质当成做人准则,蜜蜂进进出出 ,而这也大大激发了他生态养蜂的信心。身体也得以逐渐恢复。

  帮助乡邻

  义务培训发展产业

  在徐长福帮助下,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挣钱 。当时只有一个念想,“人穷志不能短,他就此暗下决心,钱虽不多 ,回馈乡亲 。“脑梗留下了后遗症,但曾经的生活却格外艰辛。还欠了亲友一大笔债。一排排蜂箱摆放整齐 ,嗡嗡作响。于是,但王文清却格外满足  ,留下了一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,便为他送来了蜜蜂,产品供不应求,”王文清说,20桶蜂箱收获300公斤蜂蜜,还伴有淡淡山花香 ,能帮助他解决养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。王文清就在当地免费开展养蜂技术培训,

  “有人告诉我,随后他又患脑梗 ,也让更多群众看到养蜂是一条致富之路。促其发展养殖业 。我一定要履行好当年许诺的话,王文清也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蜂方法。但在2015年春天,让自己的行动受到很大影响。占地3亩的晏如养蜂产业帮扶基地在当地成立 ,

  晏如村一直有养蜂传统,

发表留言
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并请王文清担任养蜂协会会长, 江苏新宇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sitemap 0.3264s , 21323.7109375 kb